行业动态

人民日报:让更多国产软件大显身手、十年间,软件业加快创新强韧性
2022-06-06 16:52 发表于北京
从“能用”到“好用”,关键靠多用。金志宏坦言,国产软件实现从0到1的技术突破后,在推广应用中还存在不被信任、不被看好的情况,建议加大对国产软件的推广力度,以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助力核心技术从“跟跑”到“赶超”。
新一代信息技术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全过程,作为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底座,软件产业做大做强正当其时。 回首中国软件业10年的发展历程,行业业务收入从2012年的约2.5万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约9.5万亿元,增长了近3倍,一直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长。增长背后的秘诀是什么? 2012年以前,在全球信息产业蓬勃发展的大潮下,我国主动融入全球软件产业链分工,各行业信息化应用需求旺盛,软件产业保持高速增长,却长期处于中低端,核心软件受制于人。 随着市场红利逐步向产业链上游转移,通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速向产业价值链中上游攀升,成为软件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这10年,锚定创新,升级提速,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三维CAD建模能力持续提升,产品性能已接近国际中等水平;管理软件不仅市场份额绝对占优,在高端市场也能与海外厂商竞争…… 一代科技人未雨绸缪,坚定走上科技自立之路,十年如一日,“奋力磨一剑”,推出一批标志性成果;一批优秀企业凭借聚力攻关的韧劲、深化应用的拼劲和扎根产业的闯劲,在自主创新中砥砺前行,推动我国软件业实现了规模质量效益全面提升。
今天,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正经历这样的改变: 在需求端,手机一键下单购物,扫二维码查询信息,打开在线办公APP开远程会议……数字应用让生活更便捷。 在供给侧,计算机辅助设计有力提升建筑建造效率,数字工厂仿真助力缩短研发周期,生产控制系统实现能源综合管控……新一代信息技术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支撑。 软件业正在便利我们的生产生活,推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是我们能否过坎的关键”“把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落实到具体行业、具体产业、具体产品上”。 10年来,中国软件业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迈向高质量发展,还存在哪些机遇和挑战?记者进行了采访。
10年来,实现追赶超越的不只是工业软件,更有基础软件。 前不久,国家电网完成了对其电力核心智能调度系统的操作系统迁移改造。“电力行业早期多使用国外操作系统,采购和服务成本都比较高。”欧拉开源社区品牌委员会主席梁冰介绍,2019年国家电网开始向华为鲲鹏服务器平台迁移,操作系统选用麒麟信安欧拉版,逐步实现核心调度系统软件的安全更替。    国产化替代背后是华为的“十年磨一剑”。“2010年前后,华为决定研发自己的操作系统,以更好支撑高端服务器业务拓展。”梁冰说,10年来,组团队、攻技术、建生态,跑出了加速度。目前,欧拉操作系统已覆盖金融、能源、电信等多个场景,去年商用数量超102万套。    “10年来,我国软件产业实现规模质量效益全面提升,驱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中国软件工业协会秘书长吕卫锋说。    质量效益稳步增长。软件业业务收入从2012年的约2.5万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约9.5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6.1%,位居国民经济各行业前列;软件业业务收入和利润占信息产业比重分别提升14和13个百分点。    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软件业从业人数由2013年的470万人增长至2021年的809万人,全员劳动生产率提升八成以上。龙头企业创新驱动势头强劲。    自主可控成效明显。国产操作系统、数据库、办公软件等基础软件成熟度与国际主流产品差距显著缩小,加速从“可用”向“好用”迈进,鸿蒙移动操作系统已累计装机超过2.4亿台, WPS办公软件产品覆盖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产三维CAD(计算机辅助设计)产品性能已接近国际中等水平;国产经营管理类工业软件市场占有率达70%。
这10年,软件业迎来发展“黄金期”。2019年,国家软件发展战略发布实施,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20年,《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发布,提出要聚焦基础软件、工业软件等的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不断探索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 达梦数据库实现在电网、金融等多领域扎根,中望龙腾、浙江中控等工业软件先后在科创板上市……集中优势力量推动一个个核心软件相继取得突破、获得市场青睐。
累计服务9亿中国人,全球服务超400万企业客户,阿里云取得亮眼成绩的背后,自研的飞天操作系统成为最大底气。 阿里云智能基础产品事业部负责人蒋江伟回忆,受益于国内市场增长红利,电商平台面临大数据高吞吐的新挑战。10年技术“长征”,让我们不仅实现了操作系统的自主可控,还成功实现了技术输出,成为新增长点。 “成熟的软件是用出来的。”深耕行业多年,王兴山明显感受到,近年来制造业企业与国内厂商合作的意愿不断增强。“一些企业不仅是在选择产品,更是在寻求战略伙伴,尽管在某些环节国产软件还有待提升,但往往会通过协同攻关,共同打造好用的成熟软件。”王兴山说。 这10年,软件产业坚持应用牵引、整机带动、生态培育,响应产业发展需求,推动关键技术创新、适配兼容与应用推广,已实现国产软件在金融、能源、电信、制造业等重点应用场景的深入应用和创新迭代。
拥抱开源生态,以众研众用众创驱动产业驶入快车道。    “开源生态能够集众智、采众长,通过变‘一家所有’为‘开放共有’,加速软件迭代升级,降低企业研发成本。”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秘书长孙文龙介绍,自国内首家开源基金会成立以来,已有欧拉、开放鸿蒙等9个项目启动孵化,覆盖操作系统、云计算、区块链等重点领域。    “通过开源,欧拉操作系统用两年时间,跑出了同类产品耗时5年才能达到的发展水平。”梁冰解释,开源社区集聚了众多软件、芯片和应用厂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可以直接进行供需匹配、协同研发,大幅提高了客户的开发效率,操作系统得以迅速成长成熟。    《“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明确,到2025年,产业链短板弱项得到有效解决,基础软件、工业软件等关键软件供给能力显著提升,建设2到3个有国际影响力的开源社区。 “加快补短板、锻长板,充分释放创新活力,软件业定能迈上高质量发展的新台阶。”工信部信息技术发展司有关负责人说。